2023-02-03 01:56:30 来源:互联网
正文摘要:
近日,欧洲航天局在新闻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没有将欧洲航天员送到新建设完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计划,该机构没有预算能力,也没有政治意图将航天员送往中国空间站。2016年欧洲航天局还专门安排航天员来中国训练。去年10月,欧洲宇航员在社交媒体写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国内媒体引发广泛好评。显然这次欧洲航天局也是受到美国的政治影响,重新将预算放在老旧的国际空间站,延缓其退役时间。这次,中国天宫空间站由中国主导,欧洲航天局的退出,对中国而言没有损失,反而是欧洲自己错失大好良机,很多空间科研项目无法完成。欧盟将禁止航天员登中国天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日,欧洲航天局在新闻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没有将欧洲航天员送到新建设完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计划,该机构没有预算能力,也没有政治意图将航天员送往中国空间站。
(资料图)
多年来我国与欧洲航天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一直以来相互合作,比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升空后,欧洲空间运转中心提供火星轨道遥测和跟踪服务。2016年欧洲航天局还专门安排航天员来中国训练。去年10月,欧洲宇航员在社交媒体写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国内媒体引发广泛好评。
为何,欧洲航天局会说出禁止欧洲航天局航天员登上中国天宫空间站这样的话呢?
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在背后捣鬼。早在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法案,限制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禁止中国科学家登上国际空间站。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更是为了获得预算,一直大力鼓吹中国航天威胁论。
显然这次欧洲航天局也是受到美国的政治影响,重新将预算放在老旧的国际空间站,延缓其退役时间。
这也并不是欧洲航天局第一次被刺中国,在2006年的伽利略项目中,中国曾投资2亿欧元参与,由于美国的干涉,中国被晾在一边,之前的投资也都打水漂。促使我们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
这次,中国天宫空间站由中国主导,欧洲航天局的退出,对中国而言没有损失,反而是欧洲自己错失大好良机,很多空间科研项目无法完成。
欧盟将禁止航天员登中国天宫相关阅读:
欧空局终止中欧载人航天合作——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不来也好
近日,美国《太空新闻》网站报道称,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近日对外公开表示:目前没有将欧洲航天员送到新建设完成的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计划,未来欧洲航天局也不会继续与中国在航天载人领域有任何合作。该机构既没有预算能力,也没有政治意图将其宇航员送往中国空间站。也就是说早前就已经正式确定的中欧载人航天合作计划,现阶段因欧空局单方面宣布中止原因,算是正式下马,短期内中国天宫空间站将不会出现欧空局航天员了。
而在此之前的2014年,欧空局就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签订了双方合作协议,也就是《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该协议明确规定从2015年开始,中欧双方在深空探测、对地观测、载人航天、空间碎片等航天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允许中国天宫空间站正式建成后,欧洲航天局派遣航天员短期进驻天宫空间站,中欧双方合作开展空间科学等航天合作。
所以回顾过去几年,中欧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就能看出双方的共同努力,比如2020年中国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时,欧空局下属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就为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提供过遥测、跟踪服务;欧空局下属的圭亚那航天发射中心地面监测站,更是为天问一号的轨道转移提供过地面数据传输;以及更早发射的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为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后,和地球之间联系提供过数据中继服务。
特别是是在中欧双方载人航天合作方面,从2014年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大纲,到2017年欧空局派遣3名航天员抵达烟台航天培训中心,和中国现役航天员一同为进入天宫空间站进行航天训练。可以说在中欧双方载人航天合作方面,无论是从早前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到中间中欧航天员联合训练,再到2023年也就是今年,欧洲航天员准备搭乘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和中国航天员共同进驻天宫空间站,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合作已经顺利走完前面99%合作训练,只待今年欧洲航天员进入中国天宫空间站了,但现在欧空局却单方面撕毁协定,不仅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主动断送了欧空局实力发展壮大的机会。
因为欧洲航天局之所以愿意和中国开展深度航天合作,特别是载人航天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此前欧洲航天员可以进驻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接近超期服役期限,预计延期服役后也只能坚持到2026年前后。那对于欧洲航天局而言,在国际空间站正式退役后,当年主导且承担大部分建设任务的美俄都还没有打算续建新的空间站,所以欧空局选择和当时已经开始天宫空间站项目实施的中国合作,除了能够搭乘快车继续为欧洲航天员提供一个持续空间在轨服务外,更是能够和已经逐步成长为航天大国的中国在航天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但现在欧空局却在即将搭乘中国飞船、今年就准备进驻中国空间站之际,主动放弃双方已经坚持多年的载人航天计划,可以说是在完全、主动的丧失自己仅有的航天合作优势。但回过头看看也许就能理解,欧空局为何在即将成功之际,选择单方面和中国停止任何载人航天合作了。
因为早在本世纪初,中欧双方就曾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开展过深度合作计划,当时为了抗衡美国GPS卫星导航的全球垄断地位,欧盟决定单独发展属于欧洲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并且在2003年还主动邀请中国参与,允许中国成为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20%拥有股东和100%的使用客户。
但没想到是,美国为了继续实施垄断地位,开始从中作梗,利用欧盟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挑起内部斗争,并开始怂恿欧盟以核心技术外泄为由,将非欧洲国家的中国赶出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项目。十几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努力,单方面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而更早发射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至今日,却依然深陷美国当年设计的陷阱内而无法自救。而此次从欧空局局长对外的表示话语中,依然能够很明显的听出:欧洲选择这个时候中止和中国的载人航天合作,背后疑似再次出现美国的身影和政治影响。
因为对于美国而言,随着2011年航天飞机正式退役后,当年美俄主导建成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进入暮年,预计2026年前后正式退役,但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继续建设新的在轨空间站计划。如果美国对中欧载人航天合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等到中欧载人航天顺利进行到实施阶段后,相信要不了多久,中欧之间的航天合作就会进入紧密合作阶段,届时俄罗斯也有可能进入进来,形成中俄欧三方载人航天合作。
那对于美国而言,届时可就成了孤家寡人了,自己单独建设新的空间站没钱干,对外寻求合作俄罗斯不愿意、欧洲也跟着中国合作去了。所以为了自己后面想要建设新的空间站时,有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出钱,也为了限制中国和美国的盟友走得太近,从而忽略美国的存在,所以美国很可能就会出手,利用自己的“长臂管辖”政策,干扰和迫使欧空局主动停止和中国的任何航天合作计划,包括最为关键的载人航天合作。
而对于我们中国而言,欧空局选择这个时候单方面终止合作,其实对于我国而言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毕竟在载人航天合作方面我国是主导地位,现阶段无论是在载人航天技术、空间站建设技术、还是整体航天技术方面,我国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强大优势。所以对于任何国家、任何组织而言,中国的航天成就、航天技术都会是风向标和主动合作伙伴最佳选择,而欧空局选择这个时候终止中欧合作,不管是因为什么 原因,但对于我国载人航天而言: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不来也好。
以上就是关于欧盟将禁止航天员登中国天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