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要出游 小心打着“旅游”幌子的非法集资陷阱

2023-03-30 09:12:16     来源:北方网

春暖花开,许多消费者都想要出门去旅游,但您可别轻信有些旅游服务机构所说的“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那些很可能是不法机构打着“旅游业务”幌子从事的非法集资活动。近日,有公安部门揭示出旅游领域非法集资的四种主要形式,提醒消费者不要被所谓“新型”旅游项目和服务迷惑,审慎选择旅游产品。

非法集资四种形式

公安部门此次揭示的旅游领域非法集资,主要有四种形式。


【资料图】

一是“会员卡游”。以成为会员等名义吸收资金,承诺消费者交纳会费后可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并定期给予分红,消费者如不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项目,可按照该旅游项目的标价获得超额退款。比如,大连某旅行社以发售旅游会员卡形式,以积分方式变相承诺收益,投资10万元,年化收益率10%,满一年未消费可随时退款取现;同时,赠送1.5万旅游积分,按16%计息,不能取现但可用来旅游消费。这种会员卡经营模式存在很高的资金安全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是“投资项目游”。以投资、加盟、入股旅游项目等名义,邀请社会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旅游考察所谓的项目,骗取其信任,与投资人签订《合作协议书》,宣称约定协议到期后返还投资人本金并获得高收益,鼓吹消费者投资。比如,福建省某旅游开发公司以扩大产业为由,通过发放礼品、召开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宣传,虚构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以投资旅游项目可获得月息2%的高额返利为诱饵,非法吸收资金1400余万元。

三是“预付款游”。以售卖“旅游套餐”预付款产品的名义,以“低价游”为噱头收取用户预付款,并承诺回购付息,以廉价产品吸引消费者。比如,有旅行社销售旅游套餐产品,以“先交钱再旅游”预付款经营模式,承诺消费者若在一条旅游路线结束后的6个月内选择不继续游玩,旅行社可高价回购剩余路线并退款,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旅行社的正常业务范围。

四是“出境保证金游”。以出境游保证金为幌子,收取高额押金、保证金等,提供旅游产品,并承诺给付高息,已超出了旅行社的正常业务范围。比如,北京某国际旅行社以“出境游交付保证金享低价团费”为卖点,宣称消费者若不要求退还出境游保证金,每半年将获得10%的返利,可当做旅游团费使用,吸引不少人缴纳了高额保证金,但最终旅行社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用这三招避开“陷阱”

公安部门指出,近年来,非法集资手段不断翻新,但本质上还是以高额返利来吸引投资者。消费者应理性分析投资收益的可能性,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

第一招:警惕高额返利投资。“高额回报”的背后往往暗藏投资风险,违背市场基本规律,资金链极易断裂,消费者不要被高收益迷惑。参团旅游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不要贪图便宜选择所谓的“低价团”或者“免费团”,更不要被“买保健品送旅游”“买保险送旅游”等噱头所迷惑,一定要确认旅游活动是否是旅行社组织,正规旅行社须同时具备《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出游前要与旅行社签订好旅游合同,交纳费用要索要相应凭证并妥善保管。

第二招:审慎选择旅游促销产品。原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明确禁止旅行社一次性收取两条及两条以上旅游线路的旅游费用。无论是旅游套餐产品,还是售卖旅游预付卡,这类旅游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审慎选择,避免上当。

第三招:谨慎向个人账户缴纳出境游保证金。《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要求,收取出境游保证金的,均应采取银行参与的资金托管方式,不得以现金或现金转账方式直接收取保证金,不得要求旅游者将出境游保证金直接存入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员提供的个人账号。消费者缴纳出境游保证金时,应主动选择银行托管方式,保障资金安全。

关键词:

明星

电影